白天鵝是一種傳神的鳥兒,似天仙一般讓人望而驚嘆。民間曾有一句叫做“癩蛤蟆想吃天鵝肉——癡心妄想”的歇后語,那是說:白天鵝高貴萬分,豈是癩蛤蟆們可以得到的?!安徒生童話《丑小鴨》中的白天鵝,更是用反筆描寫白天鵝的靈性:她潔白無瑕、姿態優雅,在清清湖水里暢游,在藍藍的天空中飛翔——她不是鳥兒,實則是一種神靈!對于白天鵝,所有愛美之人都喜歡她。
在我國新疆的天山圣湖及俄羅斯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里有很多白天鵝。它們適應在零度到零下20度的氣溫條件下生活,棲息于無污染、無雜音的環境之中,像內地濕地很少有白天鵝光臨。過去,如果在我國內地想看到白天鵝,幾乎是一種空想或是奢望。然而,上世紀90年代末的一個冬日里,黃河三門峽大壩的水庫中突然飛來了數千只白天鵝。只見水面上一群群潔白的天鵝悠然自得地游弋著,遠看像草原上的羊群,到了近處能聽見一聲聲悅耳的天鵝鳴叫,這給三門峽平添了幾分美意。
三門峽來了白天鵝!這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飛到了各地。于是,南來北往的司機要把車拐到黃河邊來觀賞;路過三門峽的旅客中途下車前來觀看;一些攝影愛好者攜帶著高檔相機,天不亮就架起三角架,捕捉白天鵝的一舉一動;節假日,市民們三五成群地到河邊觀賞白天鵝,遠處的居民帶著干糧或騎自行車、摩托車前來一睹白天鵝的麗影。還有一些作家筆會、研討會等,也因白天鵝的到來而在此召開。白天鵝成了三門峽市的一道最為美麗的風景,更是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。
從那年之后,每年入冬,白天鵝們就會如期而至,而且越來越多。于是,白天鵝的各種姿態和形象上了掛歷、臺歷,上了攝影展,上了畫冊,還成了各種會議的背景。每當有客人到三門峽來,都會要求去看一看白天鵝。幾年間,我也多次陪遠方來客去看白天鵝,其中包括著名作家陳忠實、京夫、李彬、李佩甫、張宇、何向陽等。我們有時在市區東邊的王官河彎處觀賞,有時到青龍澗河與黃河的交匯處觀賞,有時還乘車過黃河大橋到山西平陸的古太陽渡河灣處觀賞。我發現,所有的觀賞者都對白天鵝流連忘返,尤其對白天鵝的叫聲和起飛時的振翅聲感興趣,甚至有人對白天鵝從天空降落時,雙腳踩到水面的一瞬間發出驚呼:“啊,太美了!多么優雅的姿態呀!”客人們喜歡將白天鵝做背景,讓人不停地給他們拍照,留下紀念。
白天鵝的到來,不但給三門峽增添了靈氣,也帶來了人氣。為了保護好這些大天鵝,三門峽市從政府到民間,都積極行動了起來:每到隆冬黃河冰封時,農業部門、林業部門都要組織大中學生,帶著玉米到河岸布撒,以防白天鵝覓不到食而受餓;陜縣、湖濱區還在一些天鵝聚集區域投資興建觀賞臺,方便前來觀賞的游客;更有一些當地農民自發組織巡邏隊,夜晚到白天鵝活動區巡邏,以防不法分子捕殺。湖濱區會興街道辦東坡村農民程景林居然16年如一日,守候在白天鵝棲息地的王官河灣,一方面看護天鵝,一方面籌集糧食和蔬菜到河邊布撒,解決白天鵝隆冬期間的短食問題。
動物專家在論證白天鵝為什么會飛臨三門峽時說道,近年來,由于黃河三門峽水庫注重了環境保護,水質得到進一步改善,才使得白天鵝這類對環境要求極高的動物能夠到此棲息。
幾位浙江商人到三門峽投資,聽說水庫有白天鵝,便向當地政府提出去觀賞。當陪同人員將客商帶到王官庫區和蒼龍壩兩地觀看白天鵝時,客商們對著白天鵝一陣狂呼。他們還專門借來一位游客的望遠鏡,一動不動地站在寒風里仔細觀看起來。直到望遠鏡的主人索要,這才依依不舍地還給了人家。一位年長的客商還自言自語地說:“早知道這樣,還不如專門買一臺來!笨赐臧滋禊Z,客人感嘆說:“這么多白天鵝,是三門峽的福氣!”陪同人員笑著說:“是呀是呀!,那人又說:“告訴你,杭州西湖里不說有這么多的白天鵝,只要有兩只,杭州就發大財了,全上海人都要跑去觀賞一遍!
浙江客商說的沒錯。白天鵝眷顧三門峽,當然是三門峽的福氣。自古以來,三門峽就依著母親河,現在建設者們把黃水變清了,使得白天鵝這樣的貴賓年年如期而至,成為三門峽人的無限驕傲。

白天鵝姿態圖

白天鵝

迎著朝陽起飛

歡聚·歌唱